新加坡海事业迈向更可持续发展,海事公司去年的脱碳项目投资额多达14亿元,为前年的三倍。新加坡也将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似德罗湾港建立绿色及数码航运走廊,推动两国海事业的脱碳进程。
第17届新加坡海事周星期一(4月24日)于丽思卡尔顿美年酒店( Ritz-Carton Millenia )拉开序幕。交通部长易华仁在开幕仪式上致辞时说,海事及港务管理局去年的海事业普查( MaritimeCensus)发现,我国海事公司的脱碳投资预计比前年多两倍,达14亿元。
新加坡去年售出的船用混合生物燃料达14万公吨,远超过液化天然气(LNC)燃料的销售量。易华仁预计今年生物燃料的使用量将更高,他也透露.新加坡将在今年稍后展开首个甲醇燃料加注( methann ;bumkering )的试点计划。
为加速新加坡海事领域的减碳进展,海事局星期一与济杉矶港和长滩港签署谅解备忘录,设立我国第二个绿色及数码航运走廊。这个走廊将衔接新加坡港口与圣佩德罗湾( San Pedro Bay)港口
新加坡、洛杉矶和长滩作为枢纽港口,是跨太平洋航道的重要节点,也是海运业绿色转型的关键利益相关者。这三个港口将与C40城市和其他海事及能源价值链的利益相关者合作,本着国际海事组织的目标和新美两国的自定贡献,共同加快海运业的去碳化措施。C40城市是- -个致力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城市联合组织。
这个绿色及数码航运走廊计划推动停靠在我国和圣佩德罗湾港口的船舶转用低碳及零碳燃料。各方将努力促进这些燃料的供应和采用,并探讨必要的基础设施和燃料供应的准则。
见证签署仪式的易华仁说,绿色及数码航运走廊将加速跨太平洋贸易通道上关键国际航运路线的去碳化进程,同时提升新美之间的双边合作。
去年8月,新加坡和荷兰鹿特丹设立全球最长的绿色及数码航运走廊,探讨往返两座城市港口的货船使用生物柴油、甲醇、氨和氢等低碳或零排放能源的可能性。
丝路联盟获选 为NextGEN Connect提案
去年4月,海事局和国际海事组织联合推出NexIGEN Conneoi计划,邀请有关各方提出方案,为亚太地区航线上的特定地点制定去碳化试验计划,降低这些地点之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易华仁宣布,经过国际专家小组的严格评估。劳氏船级杜海上脱碳中心( Lloyd' s RegisterMaritime Decarbonisation Hub)以丝路联盟( Silk Alliance)为基础的路线行动计划方案脱颖而出,获选为NextGEN Connee的提案,丝路联盟是劳氏船级社海上脱碳中心去年携手合作伙伴发起Meets Aetion) 为主题,旨在聚集的一个绿色航运走廊项目,对主全球海事业人士集思广益, 采取婴在亚洲运营的集装箱船的减排行 动加速海事领域数码化与去碳策略进行试验。
化的进程。为期五天的海事周有
今年的新加坡海事周以“远近50场活动, 预计吸引约2万名参大抱负,迈向行动”( Ambition与者。
三成海事公司要扩大业务 新加坡将持续加强人才培养
我国三成海事公司计划扩大业务,与前年相比,海事领域的数码与技术开支同比增长近七成,其中用于创新与研发的资金超过1亿元。为了确保海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将持续加强海事人才的培养。
根据海事及港务管理局2022年海事业普查,今年海事领城的商业前景总体乐观,30%的企业打算拓展业务范围,59%则会维持现有规模,仅1196预计会缩小规模。
交通部长易华仁星期- -(4月24日)在第17届新加坡海事周开幕式上致辞时说,地缘政治的压力影响了制造业和供应链战略的发展,对中美脱钩的担优导致贸易与投资流动有重大转变,以及供应链可能分叉发展。
“这将对海运业的复原力和适应能力构成严峻考验。
他认为海事领域有必要通过数码化与创新来提高效率与生产力。他说:“新加坡一直加快这一A方面的努力。并保持对海事企业的吸引力。
海事业普查显示,去年本地海事领域的数码化与技术开支预计同比增长68%,海事科技同比增长为34%。另外,有86%的海事科技公司计划在未来三年扩大或维持现有的创新与研发项目的规模。
交通部兼财政部高级政务部长徐芳达参与海事周的领袖论坛时说。海事业发展快速且面临许多改变,因此人才非常关键。除了培训他们的应变能力,让年轻人意识到海事业的意义,吸引他们投身这个领域也至关重要。
在星期一举行的新加坡一上海全面合作理事会第四次会议上,海事局与上海海事大学延长了2020年所签署的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在海事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领域有更多的合作。
根据谅解备忘录,海事局和上海海事大学将在信息交流、学术与专业人员交流和技能培训项目等方面展开合作,所涵盖的范围包括海事安全和安保、海洋能源,港口管理、导航技术,以及海洋,海事与环境管理。
来源:联合早报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只为更广泛的传递航运市场相关信息,转载文章绝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不构成任何导向及应用建议。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