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由长江航道局负责实施的长江上游九龙坡至朝天门河段(以下简称“九朝段”)航道建设工程在重庆顺利通过交通运输部组织的竣工验收。工程实施后,该河段22公里航道的维护水深由2.7米提升至3.5米,航道宽度由50米扩展至150米,航道等级从Ⅲ级提升至Ⅰ级,可以满足3000吨级船舶常年昼夜通航的需求。
九朝段航道位于长江上游重庆市主城区内,上起胡家滩新港、下至朝天门,全长22公里,是重庆及云贵川等西南水路运输的重要通道,整治前的航道等级为Ⅲ级,最小航道维护尺度为2.7米×50米×560米(水深×航宽×弯曲半径,后同),仅满足千吨级船舶通航,且河道狭窄,滩险多。近年来随着上游港口快速发展,船舶大型化趋势明显、船舶数量增多,该段航道基础条件亟需大幅改善。
为发挥黄金水道效益,促进长江上游和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交通运输部于2015年10月批准九朝段航道建设工程,由长江航道局负责实施。工程总投资约4.7亿元,建设Ⅰ级航道22公里,建设标准为3.5米×150米×1000米,主要采取筑坝、疏浚和炸礁相结合的措施,对河段内猪儿碛、铜元局、三角碛、砖灶子、胡家滩5处重点碍航滩段进行综合整治,建设坝体26座,总长为9495米,疏浚工程量约226万方,炸礁工程量约15.4万方,配套建设整治建筑物助航标志27座。
该工程于2016年1月开工,2020年6月主体工程完工并投入试运行。工程建设期间,面对三峡库尾主城区河段极为复杂的航道演变、施工条件和建设环境,长江航道局组织参建各方以争创“国优工程”为目标,通过积极协调、精心组织、精细管理,全方位打造品质工程。在施工中,长江航道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主动避让鱼类活动和取水口等生态环境敏感点,首次在长江上游开展疏浚土上岸综合利用和清礁弃渣生态利用,通过应用生态环保型工程结构以及构建人工鱼礁、人工鱼巢等多种方式实现水下生境营造;与重庆地方农业、环保等部门联合增殖放流胭脂鱼等5种鱼类近40万尾,共抓长江大保护,实现了良好航运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试运行期间,各滩段整治建筑物经历了3届洪、枯水期试运行考验,特别经受了2020年长江上游百年一遇特大洪水冲击和2022年历史罕见的“汛期反枯”持续低水位、大流速冲刷,工程结构维持稳定,整治效果得到了持续稳定的发挥。
此外,工程在建设中还联合国内相关知名院校开展技术攻关,在三峡库尾航道治理、上游绿色航道建设、复杂工况条件下的水下爆破、环保清礁等关键技术方面均有突破,共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0项、工法4项、QC成果6项、国家专利18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6项,创新成果显著,为后续工程的实施积累了宝贵经验。
6月13日,交通运输部水运局组织的竣工验收现场核查组通过现场查勘、多波束扫测系统等方式对工程质量和航道条件进行了现场核查。6月14日上午,竣工验收委员会听取了工程建设、设计、施工、监理、试运行和审计等单位的汇报,查阅了工程档案资料,一致认为工程质量合格,经试运行航道整治效果良好,达到预期的建设目标,同意竣工验收。
九朝段航道建设工程的实施,为重庆市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发展和“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交通强国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来源:中国水运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只为更广泛的传递航运市场相关信息,转载文章绝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不构成任何导向及应用建议。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